科室简介
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(运城第一医院)检验科创建于2005年,经过十几年发展,现已成为一个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实验室。目前检验中心实行南北两院的运行模式,为广大群众和临床医生提供快速、准确、一流的检验诊断服务。
实验室结构与布局
检验科包括急诊化验室(急救中心楼一楼)和检验中心(医技楼二楼),总建筑面积有2300余平方米,下设有临床血液-体液、临床生物化学、临床微生物学、临床免疫学、临床分子生物学、五个亚专业组和一个采血组、一个综合急诊化验室。其中中心实验大厅包括常规组、生化组、化学发光组和凝血组;采血组开放7个采血窗口,设有专门的咨询服务台;微生物学实验室、免疫实验室独立分区,并设有专门的高压消毒室、消毒洗涤间;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严格按照二代基因测序实验室的标准分区设计;并在原有亚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微量元素室、特殊检验实验室。
科室团队
检验中心现有技术人员34人,其中高级职称3人,中级职称3人,初级职称28人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1%,已经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。
主要仪器设备:
目前实验室拥有美国贝克曼AU-5800生化分析仪和贝克曼-UniceL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流水线、贝克曼-UniceL DXH800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、美国沃芬 ACL-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、龙鑫LX-8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、赛科希德SD-1000血沉仪、赛科希德SA-9000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、美国GEM-3000/3500血气分析仪、南京基蛋荧光免疫全自动定量分析仪、美国TEG5000血栓弹力图、美国ABI 7500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、宏石SLAN-96S实时荧光定量PCR 、自动核酸提取仪、电泳和凝胶成像分析系统,法国梅里埃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、VITEK-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、酶标仪等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,为临床标本的检验提供了良好的检测环境以及可靠的检测结果。其中血栓弹力图的引进填补了我市医学检测的空白。
检测项目:
日常开展检验项目500余项,包括:常规血细胞分析、血栓与止血相关检验,尿沉渣及干化学分析、各种体液常规及生化、肝肾疾病检测、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测、心肌损伤检测、心衰标志物检测、脂代谢检测、细菌/真菌/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检测、结核T细胞检测、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、感染性疾病检测、优生优育筛查、肿瘤标志物检测、过敏性疾病筛查、分子生物学检测、肿瘤个性化治疗耐药基因的检测、心血管抗凝药物的治疗监测等。
服务理念与成绩
检验科施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,秉承“质量就是生命”的理念。其中90%以上的检验结果都可于当天拿到检验报告,保证了患者及时诊治。参加山西省临检中心举办室间质评活动中,连续多年荣获优秀室间质评实验室的称号,参加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盲样考核,均以优异成绩达标。
检验中心坚持“质量第一,服务至上”的理念,以集体进取的团队精神,竭诚为患者和临床提供准确、可靠、快速的医学检验服务。
联系电话:
急诊化验室:0359-2355427
中心实验室:0359-2355419
输血科:0359-2355428
南院化验室:0359-2237530
输血科简介
输血科成立于2017年,从原检验科分离而出,是一个设备先进齐全、功能完备的临床医技科室。现有全自动血型鉴定仪、专用储血冰箱、试剂及标本专用储存冰箱、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、自动血浆解冻仪、专用血清学离心机、奥林巴斯显微镜、专用运血箱等设备仪器。近年来,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和新业务,改进交叉配血方法,严格执行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》和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》,确保患者输血安全、合理、有效。
科室现有职工6人,其中副高1人,中级3人,初级2人。负责全院临床医疗用血的供应,输血教学和科研工作。科室医疗技术力量过关,学术氛围浓厚。主要职能是承担我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、血液储存、配血发血、技术指导和科学、合理用血措施的实施等。
目前输血科开展的实验项目有:ABO血型鉴定、RH血型鉴定、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、疑难交叉配血技术等项目。供应临床的血液成分有:去白细胞全血、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、洗涤红细胞、冰冻红细胞、单采血小板、新鲜冰冻血浆、普通冰冻血浆、冷沉淀、Rh阴性血等。输血科有计算机及信息化系统、固定电话、移动电话、24h值班,保证临床科室急诊手术、突发事件的用血。科室承担运城职业护理学校学生实习教学任务。
输血科技术过关,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关键。我科工作人员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,由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专业 技术人员组成。科室注重人才的培养,不断的提高科室的业务水平,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学习班,不断的接受新知识、新技术。
输血安全是输血科永恒的工作目标。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,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,本科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、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》、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》等法规,制定了输血科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,系统化管理规范,24小时为临床提供安全、及时、有效的服务。并常年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输血方面的咨询服务。
新项目介绍:
1、抗缪勒氏管激素(AMH)测定
抗缪勒氏管激素(AMH)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,主要由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。AMH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客观准确指标;可以更敏感更准确反映年龄相关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;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、稳定性强;不受激素避孕药影响,便于临床使用。临床应用:①卵巢的储备功能:评估生育能力,预测绝经时间等②卵巢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:如卵巢功能早衰(POF)、多卵巢综合征等③辅助生殖技术(ART)④评估放、化疗对性腺毒性损伤 ⑤儿童性别发育异常(DSD)的辅助诊断。
图片1: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
2、血栓弹力图试验
我院检验科引进美国TEG5000型血栓弹力图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。临床应用:
①内科系统(心内科、神内科、介入科等)
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,监测抗血小板药物: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、替格瑞洛药物是否起效,以及患者服用药物后目前血栓和出血风险的评估,进而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,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;普通患者:检测整体凝血功能,评估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。
②外科系统(心外科、骨科、普外、妇产科等)
术前: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,了解患者目前血小板功能,指导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间,指导手术时机;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,检测整体凝血功能,了解是否适合做手术;术中:了解整体凝血功能,评估肝素化,对于有出血患者,分析出血原因,指导血制品输注;术后:评估静脉血栓、肺栓塞风险,指导预防性抗栓治疗。
③更精确指导成分血输注
图片2:血栓弹力图仪TEG5000
3、抗凝血酶Ⅲ(AT-Ⅲ)
抗凝血酶Ⅲ是抗凝血酶的一种,它是由肝脏产生,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的反馈系统,它的缺乏会造成血栓性疾病,但如果增高也可引起血液凝固障碍。临床意义:
①AT-Ⅲ水平增高:
AT活性增高见于血友病、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的治疗中,在抗凝治疗中,如怀疑肝素治疗抵抗,可用AT-Ⅲ活性检测来确定。在抗凝血酶替代治疗时,也应首选AT-Ⅲ进行监护。肝素治疗与AT监测:AT活性<70%,肝素抗凝效果降低;AT活性<50%,肝素抗凝作用明显下降;AT活性<30%,肝素抗凝无效。
②AT-Ⅲ缺乏:
遗传性AT-Ⅲ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学疾病;获得性AT-Ⅲ缺乏:合成障碍:在肝硬化、重症肝炎、肝癌晚期、急性肝功能衰竭、早产儿等,由于合成减少,AT活性与含量减低,且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,可伴发血栓形成。 消耗过度:DIC、脓毒血症、DVT、早幼粒白血病。丢失过多:肾病综合征时,由于AT的分子量较小,易从尿液中随蛋白流失。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也会造成AT的大量丢失,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。
4、血清淀粉样蛋白A(SAA)
血清淀粉样蛋白(SAA)是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,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。正常人体内血清SAA的参考范围<10mg/L。炎症或其他某些疾病初期迅速升高,可升高至最初浓度的1000倍,并且在疾病恢复期迅速下降。临床意义:
①感染性疾病
由于CRP对病毒感染缺乏敏感性,而SAA在细菌和病毒感染早期均可升高,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提高病毒感染早期的诊断效率,另外SAA与CRP的比值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。
②淀粉样变性病
几乎所有的淀粉样变性患者血清中SAA长时间维持在高浓度水平,患者血清SAA可为该病的诊断、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较好的参考信息。
③心血管疾病
血清中升高的SAA与HDL结合的增多可影响机体胆固醇的代谢,并增加冠状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的Ca 2+ 浓度,从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。排除其他危险因素后,SAA可作为一个心血管事中等独立的危险因素。
④肿瘤
研究表明,多种肿瘤患者体内SA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,且其水平与肿瘤的活动期、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,反应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。
⑤移植排斥反应
血清SAA可作为首选指标用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。
贝克曼-UniceL DXH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
美国沃芬 ACL-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
美国贝克曼AU-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
医生团队
姓名:董毅娟 (检验科)
职称:副主任技师
专长:临床检验,生化,免疫,微生物。
外聘专家